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推动全市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2024年发展改革工作成效
(一)千方百计抓机遇争政策。为抢抓国家新一轮政策窗口期,我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频率“跑部进厅”争取项目与资源。一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2024年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8.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9.91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3.44亿元,资金争取总额位居全区前列。其中,获批设备更新资金占全区的51%。二是积极争取重大政策支持。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争取将南宁纳入沿边产业协作园区范围。统筹推进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规划建设,探索实施“深圳总部研发+南宁生产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合作模式,完成合作区发展规划编制,促进两市合资公司顺利完成组建。三是聚焦实现重大事项突破。牵头编制《南宁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并通过中期评审,成功将9个陆上风电项目纳入《广西陆上风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力推进,预计2025年实现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并网投产。成功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二)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以政策为引领,系统落实一系列增量政策,相继出台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等政策措施。科学编制年度、季度稳增长目标及实施方案,利用15张经济运行监测表和高频数据监测体系,强化监测调度与服务,牵头的固投、服务业两项指标持续回升。二是高效推动政策显效。系统落实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牵头制定出台《南宁市贯彻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任务分工清单》,梳理出128项涉及我市的国家重点举措。用好用足国家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加快推出增量举措,先后出台印发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经济稳增长实施方案和《南宁市2024年攻坚四季度经济工作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工作方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三是强化政策研究成果转化。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积极谋划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三个重大”事项。四是统筹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迅速落地见成效。牵头制定南宁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着力确保机制高效运转,累计走访市场主体超4万家,累计授信金额超326亿元、发放贷款超202亿元。
(三)多措并举强化产业动能。一是构建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产业链增势良好,糖业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强化能源保障,促进和泰氧化铝项目成功落户隆安,标志我市氧化铝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二是持续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南宁市新能源制造产业基础,会同相关部门推进比亚迪、多氟多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投产达产。三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制定《推动南宁市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服务业稳第四季度增长政策措施等重要文件,审核通过政策奖励资金达4300万元,组织开展企业供需对接会,引进哈罗、所见所得等重点企业,凝聚合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2024年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8.3%的增速。四是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研究。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研究制定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编制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起草低空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培育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赛道。五是制糖业稳步发展。2024年,糖料蔗种植面积173万亩以上。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居全区第三。2023/2024年榨季,全市累计榨蔗771.41万吨,产糖89万吨,同比增加25.09%。
(四)精准施策推项目扩投资促消费。一是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围绕国家“两重”“两新”政策导向,2024年南宁市策划项目共3767个,总投资2.60万亿元。2024年以来,南宁市已获得自治区本级预算内项目前期经费7437万元,同比2023年增长223%。二是高效率推进项目。大力推动区市层面重大项目及上级资金“四块钱”项目建设,1—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7.61亿元,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15.9个百分点较前11月收窄0.6个百分点,建安投资完成978.33亿元,降幅较2023年同期收窄17.3个百分点。三是持续拓宽投融资渠道。根据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指导意见,形成南宁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储备项目清单,共储备项目17个,总投资232.31亿元。南宁市纳入国家第一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备选项目7个,位居全区前列,总投资205亿元,贷款需求62亿元。四是推进“两新”政策落地。扎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率先在全区开展家装消费品“即买即换”试点,我市使用汽车报废、汽车置换、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全市资金使用总体额度占全区的 35%,排名全区第一。
(五)攻坚克难抓改革扩开放。一是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加快规划建设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形成《落实深邕两市领导会谈成果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深化两市在新能源、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中越快速通关班列稳定开行,1—12月共开行768列,同比增长556%;运送集装箱19670TEU,同比增长1153%。二是统筹深化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健全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谋划提出20项改革任务,占全市85项重点任务的23.5%。三是加力攻坚营商环境建设。坚持首善标准,出台6.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338项改革任务加快落实落地。南宁获评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之一”称号。“免审即得”改革获评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先进典型示范案例”。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累计归集信用信息约21.15亿条,其中2024年新增523.8万条,“双公示”数据量和质量位居全区第一。《事前信用承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动能—广西南宁市创新打造事前信用承诺监管平台》荣获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六)用心用情解民忧惠民生。一是认真抓好粮食安全工作。牵头编制印发年度全市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要点,推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各项工作。二是强化易地搬迁就业帮扶。全市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1.4406万户2.9772万人,均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目标。三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取到自治区特色产业培育专项资金8680万元、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我市县域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全市7个县区获评为全区202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或进步明显的县(市、区),数量全区第一。四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科学编制下达2024年城建计划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计划。2个教育类项目首次获得“人口流入地”普通高中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1亿元,12个社会领域项目获中央资金支持3.12亿元支持。南宁市作为广西唯一城市纳入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90个项目已全部录入国家系统。五是做好保供稳价工作。2024年我市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全市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委工作计划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及经济运行分析,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强化规划统筹。全面推动重大政策落地和重大规划编制,切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争取更多事项纳入国家、自治区“十五五”规划纲要。强化监测调度。抓好政策研究和经济分析,编制实施全年经济目标和2025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加快建设南宁市经济运行一体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15张表的月度、季度监测,持续加强经济监测运行分析。推动政策转化。用好存量政策,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实落细,力争实现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和全年经济目标。
(二)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固投增量支撑。强化项目储备。紧扣战略需求,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谋划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项目。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落细,持续做好项目储备谋划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紧盯工业、基础设施、“三大工程”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快推进太阳纸业二期、比亚迪碳酸锂和地铁6号线、机场改扩建、T3航站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红利。
(三)进一步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结合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全景图,开展精准招商,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开展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低空应用场景试点方案编制工作,研究低空经济发展支持政策,举办低空经济发展论坛。整合高校资源推进“创新塘”建设,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力做好《南宁市“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重大能源项目在南宁布局,多渠道争取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标,持续招大引强加快能源产业发展。加快糖业全产业链发展。认真落实糖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糖料蔗生产提质降本增效”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不断延伸糖产业链条。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围绕“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强化区域合作,加快完善“一体两翼”新格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系统谋划优化营商环境7.0版改革举措,加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统筹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各项工作,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桂惠贷”等政策工具,持续建立我市融资项目清单,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见效,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持续做深做实开放平台。高品质推进国际科技城建设,加快建设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共同将合作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示范产业园。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高标准服务平陆运河建设,持续推动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统筹抓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各项工作,持续提升投资、贸易、消费、资金流动、人员往来、物流畅通等便利化水平。
(五)进一步强化民生服务保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聚力民生服务。以“一老一小”人群需求为重点,提升全市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创设社区服务新场景、挖掘社区服务业发展新潜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做好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各项工作,持续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力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统筹推动解决城市内涝、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聚力节能降碳。全力推动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聚力保供稳价。切实做好能源保供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价格改革和收费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