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二届 三次会议第 12.03.066 号提案答复的函
南发改函〔2023〕1303 号

农工党南宁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建议 》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相关对策建议的落实情况
(一)关于“完善体系机制,加快体系建设”的情况。在建立 “垃圾分类回收+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的循环经济体系的联 动机制方面,2018 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市政园林部门有计划地将生活垃圾全品类全流程体系建设纳入 中长期规划及各年度的工作计划组织推进,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 任务、责任部门。2021 年 12 月印发的《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十 四五”发展规划》对可回收物制度建设、分类处理系统进行了规划部署,将出台低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等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将新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任务列入重点项 目。截至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可回收物投收运处体系,建成可 回收物分拣中心 8 个、标准化交投站 337 个、“垃圾分类回收+ 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站点 215 个,具备日处理能力 2500 吨的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终端处理,2022 年全市建成区共清运处置可 回收物约 58 万吨。在培养本土全产业链的运营国有主体方面,我市积极探索以全域垃圾处理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形成了广西 乃至全国首个按照“一城一企”的“建宁模式”。该模式将全市域垃圾处理全产业链业务交由南宁建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宁公 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较好解决了多头建设运营导致的规划不统一、管理混乱、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关于“加快人才培养,提升科技程度”的情况。在加大对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方面,目前,我市已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新时代人才双“23 条”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比如:为符合条件的人才认定南宁市高层次人才并服务人才享受购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优诊等人才待遇;给予符合条件 的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最高500万元“邕江计划”领军人才专项资助;对新引进至我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企 业或机构并签订 3 年及以上服务协议的青年人才给予 1 万~25 万 元生活补助;对企业从市外引进或新获“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 业技能大赛”奖项、“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能 大奖”和“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分别给予 1 万~20 万元奖励;给予成功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 C 类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引荐或培 养单位 5 万~100 万元奖励,我市发展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相关企业可利用好以上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在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校 企合作研究方面,目前我市已挂牌设立南宁新型电池产业技术研 究院(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共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将积极推进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在建立我市集约式产业园孵化基地方面,2022 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 年)》,在横州市规划 建设了面积为 4792 亩的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围绕南宁市锂电池回收再造、再生铝、再生铜、再生 钢铁、废纸、汽车拆解等绿色循环产业,全力构建再生有色金属 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电池再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九大跨境再生 资源产业链,在再制造、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废钢铁、废有 色金属再生利用等重点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废旧物资综 合利用示范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关联上下游产业延链 补链强链,着力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极具影响力的跨境再生原材料集聚区、跨境再生资源产业生产基地、跨境再生资源贸易服务中心。
(三)关于“建立行业组织,强化产业监管”的情况。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通知》(桂财综〔2022〕53 号),目前再生资源相关服务事项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科目代码:A0601—生态资源调查与监测服务、A0604—废弃物处理服务、A060802—污染治理等等),依法成立的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作为政府 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按照《循环经济促 进法》的有关规定,我市积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循环经济发 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学会和其 他社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四)关于“完善融资模式,鼓励社会参与”的情况。在鼓励社会参与方面,2019 年以来,我市将垃圾处理业务特许经营权授予建宁公司,由建宁公司统筹全市垃圾处理业务。在此基础上, 建宁公司积极引入行业头部企业,打造环卫标杆项目,我市前端 清扫保洁、中端垃圾收集转运、末端处理全产业链一体化格局已搭建成型。一方面,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南宁建宁康恒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成功吸引上海康恒将南部总部基地落户南宁。目前南宁建 宁康恒公司已在城市西北方向建成投运国内首个采用协同处置 方式处理各类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一园一企”双定循环经 济产业园,为南宁市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2250 吨/日,厨余垃 圾处理能力 600 吨/日,污泥处置处理能力 600 吨/日。正加快城市正东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 2025 年底前集团公司实现垃圾处理能力超 6000 吨/日。同时,以焚烧发电厂为依托,布局更多固废协同处置项目,拓展电子垃圾、建筑垃圾、塑料、纸张回收利用等城市矿产上下游产业链。 另一方面,引入拥有中国清洁清洗行业国家一级资质的中环洁环 境有限公司及上海金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国有控股 合资公司,积极打造环卫一体化试点项目,逐步建立全市全域全覆盖城乡统筹环卫一体化体系,力争在 2023 年底前完成南宁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环卫一体化业务接收,同步建立南宁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在探索建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循环经济投资基金方面,2022 年,由建宁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与南宁金融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南宁建宁绿色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该基金是南宁市设立的第二支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母基金。母基金认缴规模为 30 亿元,将用于全面推进固废处理、供水保障、污水治理、排水运营四大主营业务齐 头并进、协同发展。
(五)关于“加大宣传推广,提升居民意识”的情况。2023 年,我市印发实施《关于印发南宁市 2023 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进公园景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小区家庭,以人流密集场所、党政机 关、校园、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引领辐射,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 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党建+垃圾分 类”“志愿者+垃圾分类”“1+1”互助等特色共建活动,并组织“上门教分类”“假期做分类”“源头推分类”等亮点活动。与此同时,明 确按照“一城区一亮点,一行业一品牌”的思路,打造高质量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品牌,在各单位所辖区域、行业广泛推广,扩大品 牌效应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
二、下一步工作
(一)在再生资源回收方面,持续推进“两网融合”体系建设,鼓励使用“互联网+回收”移动平台建立便捷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出台低值可收回物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整合规范化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进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废旧物资的意愿。规范回收网点设置,改造或新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引入专业化的分拣设备、预处理设施,通过人工、机械或智能机器人等方式,对可回 收物进行分类、打包,实现精细化分拣和全品类回收。在人口密集社区、商超、学校、医院、办公楼宇等场所,探索建立小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站,强化源头回收能力。因地制宜逐渐完善 乡村回收网络。
(二)在再生资源处理方面,一方面,持续落实《南宁市循 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 (2022—2030 年)》等上位规划,大力推动综合性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循环产业体系、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同时, 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上级资金 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另一 方面,积极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 位,根据南宁市固废处置设施规划布局,“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以及市人民政府对南宁市固废板块业务工作部署,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废旧塑料、废旧纸皮、布草洗涤消毒等市场行业调研,积极打 造固废资源化处理的“1+N” 协同处置综合型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诚挚地感谢你们对我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 年 8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