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二届 三次会议第 12.03.138 号提案答复的函
南发改函〔2023〕1265 号

郭敬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 》收悉,对您的建议,我委会同各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 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研究制定南宁市民营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链共建清单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南宁市坚持“政策为大、 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大力开展“项目为王”产业链招商,推进常态化驻点招商,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资金投入南宁。 全市成立16 支招商工作队,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招商区域, 其中,常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工作队有 13 支,队伍占比超过80%。2022 年,我市通过驻点招商成功引进一批“湾企入桂”投资 合作项目,共签约项目178 个,总投资额1341.05 亿元,完成年度目标(665 亿元)的201.66%,总投资额排名全区第一。其中, 驻点粤港澳大湾区招商队伍签约项目154 个,投资额 1053.12 亿 元,90%以上是民营企业投资的项目。二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共建发展。签约深圳曦华科技汽车芯片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等一批大湾区投资合作项目,成功引进广西弗迪年产45GWh 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比亚迪年产10GWh 混合动力电池和 5GWh 新型电池等系列项目,加快带动我市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壮大。加强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招商合作,已吸引腾讯、华 为等一批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入驻,并带领上下游相关民营企 业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开发及旅游营销合作,积极 “壮族三月三”走进港澳系列活动、跨省夏季文化旅游联合推介会等形式,加强我市特色民族文化、壮家人文风情、丰富旅游资源 在港澳地区的宣传,推广、促销南宁旅游精品线路和惠游政策, 大力推动文旅恢复发展。三是搭建连接大湾区面向 RCEP 服务 中小企业平台。加强“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广西 RCEP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建设申办APEC 商务旅行卡窗口、原 产地证咨询窗口,引入中国—东盟北斗/GNSS(南宁)中心提供原产地产品溯源、测试评估、检测认证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企业与RCEP 其他国家商贸往来搭建“企业孵化、投资咨询、 市场开拓、融资服务、东盟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四是深化开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商协会及企业的交流协作。我市工商联等机构 赴广州、深圳交流,走访当地知名企业,开展服务项目为王、粤 桂协作招商推介座谈会,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了解南宁、投资 南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举行邕茂民企协作发展会长座谈会,加强交流、协作,发挥商会、民营企业家“以商招商”作用,服务粤桂东西部协作。
二、关于引导资本市场支持南宁市民营企业发展方面
一是加强南宁市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培育。按照梯队培育 计划,建立完善南宁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2022 年 共推荐 42 家优质工业企业纳入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名单,开 展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专项活动,对27 家纳入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名单的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项服务,助推广西北部 湾股权交易所在“专精特新板”集中挂牌展示我市入围专精特新企业。二是强化民营企业上市(挂牌)服务。建资本市场专家服 务团,组织政策宣讲和专题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培育、 融资、股改、挂牌、上市、发债等全过程服务,引导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选择合适的上市挂牌路径,该模式获自治区地方金融监 管局在全区推广。三是积极兑现资本市场融资奖补政策。2022 年发放 9 家企业上市挂牌及发行债券、并购贷款等资本市场直接 融资奖励1040 万元,逐步提升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的奖励力度,重点支持我市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引导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 业融资。四是推动“资本+产业”协同发展。成立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金抓产业培育,目前我市已设立8 支产业高质量发展母基金, 总认缴规模285 亿元,实缴规模25.07 亿元。各母基金已设立子基金9 支,子基金认缴总规模117.82 亿元,累计实缴29.82 亿元,推动龙电华鑫、贝特瑞、宸宇负极、贵州安达、卓越锂电等重大 产业项目落地,撬动更多金融资源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发展提供 全方位长期支持。
三、关于推动南宁市民营企业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行业竞争力方面
一是加强民营企业品牌创建。如旅游业方面,组织开展国家 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试点区域、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 级品牌创建,助力华强方特(南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南宁峰 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发展,以大品牌、大企业加 快发展不断拉动我市文化产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二是强化市 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南宁市 推进工业振兴若干政策》《关于南宁市培育瞪羚企业的实施意见》《南宁市兑现落实利用外资有关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南宁市深 入开展“桂惠贷”实施细则》《南宁市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业 务实施细则》等系列支持政策及措施,鼓励并指导符合条件的优 质民营企业,以及大湾区来邕投资的企业、项目申请政策优惠,享受市、县(区)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与补贴,为各市场主体提供 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质的政策服务和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储备 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重点从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工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以及拥有专利数量较多 的企业中进行筛选,列出一批重点培育入库企业。截至2023 年 3 月底,我市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 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9 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7 家,已基本构建起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四是增强科技金融支撑力度。 推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通过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和配股等方式,引导更多资金投资早期科技企业,截止2022 年12 月,累计注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69 亿元,天使投资基金0.2 亿 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1:2.7 杠杆倍数成功撬动2.62 亿元社会资金,投向森合高科等 28 个优质创新科技企业。发挥“桂惠贷”扶持作用,推动有投融资需求的白名单软件和信息技术民营企业 列入“科创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四、关于支持南宁市民营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台《关于印发南宁市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健全研发投入政 策引导机制,实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财政奖补政策,2023 年以来开展企业研发活动和经费归集培训和辅导座谈 3 场,为 154 家非规上企业发放市本级研发费用财政奖补420.05 万元。二是支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支持我市高校、科研机构、 行业领军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外城市选点建设“人才飞地”或创新中心,通过安排建设、运营支持经费撬动社会投资共同扶 持科创平台,支持南宁市民营企业参与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全力打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助力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是支持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出台《南宁市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一 次性给予最高200 万元补助资金,对获得优秀等级的国家级、自 治区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给予最高40 万元/家的奖励,支持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降低大众创新创业 门槛,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四是落实研发奖补和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印发《南宁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管理办 法》等政策,对南宁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实现转移的,给予一定比 例的补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助力“科 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体系加快构建,助力南宁市民营企业成为具有行 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五、关于加快形成南宁市民营企业产业整合、联动发展机制方面
一是积极推动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发展。制定工业重点产业规划,确定我市力推的12 条重点产业链,明确了50个补链、强链、延链重点方向,精确到了现有链主企业和招商推荐目标企业。基于南宁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及优势,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垂直整合发展战略,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二是聚力推进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我市通过对接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聚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金属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先后培 育及引进了比亚迪、多氟多、潮力等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新能 源产业引进了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 业集聚,工业招商实现从“招企业”向“引产业”转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抢占了一席之地,产业集聚初见成效。三是全力赋能民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华为云资源,用于支持南宁 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引导企业形成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开展“华为南宁工业沃土计划”,提供一对一的专家咨询服务,促进产业整体配套协同发展。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按照党中央、自治区部署要求,深入贯 彻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产业顶层设 计和精准布局,推动南宁市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 展壮大。
诚挚地感谢您对我市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 再提宝贵意见!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 年8 月 21 日